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查看: 7626|回复: 3

[中原区] 戊戌端午与三人行龙脊太白南北穿越记(梓牧)

[复制链接]

参加活动:5

组织活动:2

发表于 2018-6-28 10:20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一键分享 一键分享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会员

x
本帖最后由 风飘飘 于 2018-6-28 10:26 编辑

QQ截图20180628102524.jpg

        初识太白山,还是在高中一年级,学习诗仙太白的《蜀道难》,诗中以浪漫夸张的笔法和磅礴的气势,描绘了太白山之绝高,“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”,就连飞鸟都只能从山的低缺处飞过。



        了解太白山,是在2016年第10期《中国国家地理》,其间《走脊线—体验龙脊之美》,就以鳌太穿越为典型代表,从图画中、文字里见识了山脊之壮美。





          熟悉太白山,是观看中央电视台纪录片《秦岭主峰:太白山》,5集纪录片:《高山仰止》《拔仙台上》《生灵万物》《水润眉坞》《祈福天下》,详细解读了太白山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。



         直面太白山,是去年因公出差陕西,在太白山10公里外擦肩而过,远眺漫山青翠和山顶纯白的云朵,抱定了一定要登顶的信念。



        终于,在今年端午,跟随三人行户外来到太白,登顶拔仙台。高山、草甸、花海、丛林、石阵、湖泊、日出、云海,可谓一山藏四季,一脉汇众景。雄、奇秀、幽,特色明显;山、林、水、气,四象俱全。



        端午节前一天,自济南乘大巴车前往关中平原西部的眉县汤峪镇,中间接上聊城和冠县三人行的十几位驴友,共计53人,向1000公里外,进发。



        细心的领队送上手工绘制的导游图,虽然简单,但十分管用,在此,为领队点赞。



        凌晨两点半左右到达目的地,及时安排休息,遗憾的是没有选择重装,只能住在客房。有部分驴友在户外露营,享受自然气息(估计也就睡了,毕竟天一亮还有更大的挑战)。

        6:00起床后,简单早餐,集体出发。5分钟到达景区门口,购票入内,乘游览车42公里到达下板寺(海拔2800M),此时已下起了蒙蒙细雨,空气很是清凉。



        稍作调整,步行百余台阶,到达索道站,乘索道10分钟左右到达上板寺(海拔3200M)。



        此时山风已经起来,虽算不上“六月皎然漫天雪”,但冰凉的雨水打在身上很有力度和穿透度。庆幸的是,驴友中都没有明显的高反,虽然天公不作美,但兴致均很高。继续前行!



         一个小时左右到达天圆地方(海拔3511M),此处即为秦岭大梁,也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所在处。可惜由于雾气特别大,并没有见到之前在图片里和影像里震撼的画面,稍有失落,而且渐行渐冷,风也吹的人站立不稳。





        再往前就已经进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,迎着寒风,裹着浓雾,下到山坳然后上行,同半盏清茶(驴友网名)一道于11:15率先到达小文公庙(海拔3480M)。



        由于天气恶劣,景区已不让游客继续上行,只能在这里暂歇。要了一碗热汤面,小碗,25元,驱走了部分寒气。

         下午13:00多一些,经过领队沟通,总算对三人行驴友放行,背起行囊,向文公庙(海拔3495M)前行,据说是为纪念韩愈而建,必须领略一下。



         途中可以见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海和石海,浓雾弥漫,偶尔山风带来间隙的通透,趁机拍几张,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抓拍的幸福。









        再翻过一道山梁,总算看到了传说中的大爷海,同其他几个高山湖泊一样,是第四纪冰川遗迹。可惜雾气太重,只能看到隐约的轮廓。同时也到达了住宿地点,我们属于最先到达的,最后到达的驴友比我们晚了五个半小时。花费35元买了一暖壶热水,早做休息。





评分

1

查看全部评分


上一篇:随心而行,风雪箭扣
下一篇:狼塔梦——侠客行(山人)
三人行,我最行!欢迎加入三人行户外大家庭,将给你带来快乐、健康和友谊!

参加活动:5

组织活动:2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6-28 10:21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6月17日凌晨4:00,驴友们陆续起床。感觉头有一些疼痛,毕竟这里已是海拔3600多米。日出之前赶紧向山顶—拔仙台进发。



        活动一下,身体的不适渐渐消失,半小时后,也看到了山顶,天也开始放亮,右手边的云海非常壮观,日出就要到来。





        到达山顶,太阳已经露出半个脑袋,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之景象,此处已是人头攒动。







        一轮火红冲出云海,跳出地平线,整个东部天空都已染成红色,壮丽中带着温馨,激情中含着沉稳,在这3767.2米的山巅之上,见证了神奇的景象。





        欣赏完日出,从拔仙台下撤,伴着杜鹃花,迎着云海,向南坡出发。





        脚下就是二爷海(海拔3560M),晨光中明镜一般,清澈、深邃、静谧。今天任务很重,据说要走35公里山路,下降2200米高度,才能到达山脚。







        随着天空越来越亮,白云映着湛蓝的天空,勾勒山梁的轮廓,置身其中,无比舒畅。





        趁体力充沛,在二爷海未做停留,直奔三爷海。据说整个鳌太线有6个海子,这哥儿仨占去一半,加上一会要经过的玉皇池,我们可以见到其中的4个。





        再翻一道山梁就是玉皇池了,天气越来越好,云海越来越近。





         期间见到了羚牛粪便,应该是刚经过不久,除了我们第一集团8个人,再见不到其他人。





        走出石海区域,到达草甸和杜鹃花海交错地带,如此大面积花海第一次见到,并且没有人烟,可以纵享美景。







三人行,我最行!欢迎加入三人行户外大家庭,将给你带来快乐、健康和友谊!

参加活动:5

组织活动:2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6-28 10:22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过了玉皇池,就到了针叶林带。一开始树木较为低矮、稀疏,中间仍点缀着杜鹃花等灌木和草甸。





        昨夜的雨水混着今晨的露水,挂在树的枝叶还有各种灌木草丛上,花儿经其洗涤后更加娇艳。最为幸运的是,见到了一对雪雉,赶紧留下难得的影像。







        此段路程也从之前的快速下降变得较为平缓,简单吃点东西,踩着草甸,伴着林风,沐浴着朝阳,呼吸着干净的空气,继续前行。先头部队8个人已经分成两队,王天意、月满西楼等4人已经在我们前面很多,剩下我们4人边走边拍照,慢慢前行。







         再向前就是药王殿了,是药王孙思邈隐修之处,不过我觉得更应该是采药和研习药性之处。药王殿很小,很简陋,外面有几个像是塑料大棚样子的房子,是驴友露营和休整之处。



        未做停留,继续向前,进入到原始森林。越往前,树木越是高大挺拔,虽然海拔高度仍在3000米以上,但氧气含量明显增多。









        中午时分,中午到达南天门,此处手机也有了微弱信号,将美图发个朋友圈。站在此处,云海尽收眼底,招手即来的感觉。









        稍作调整,继续前行。随着海拔降低,除了树木更加高大之外,苔藓逐渐成了地面的主角,不禁让人想到了绿野仙踪画面。









        继续前行,就是两处大面积石海,雾气开始弥漫过来,湿气渐渐加重,下雨前的预兆。







        过了石海,挑战正式开始。陡坡快速下降,关键是昨天的雨水,导致地面湿滑,一步三滑,非常耗费体力。前段时间应该有暴雨狂风,不少大树都已吹倒。不过偶尔透过树丛,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山景,也算苦中作乐吧。





        艰难行进两个多小时,路面终于放缓,进入谷底,沿谷底下行,旁边溪水潺潺,空气湿度继续增大。







        下午四点,到达观音亭,眼前就是三合宫瀑布,见到瀑布,精神也为之一振,所谓智者乐水,虽算不上智者,但也天性爱水。



        刚刚作别三合宫瀑布,天空中就下起了雨,穿上雨衣加速前行,只需再经过十三道桥,就要到本次旅程的终点—铁甲树。





        本以为十三道桥会很近,结果感觉一道比一道还要远,快速走了近一小时,总算数够了十三道桥,铁甲树就在眼前。



三人行,我最行!欢迎加入三人行户外大家庭,将给你带来快乐、健康和友谊!

参加活动:5

组织活动:2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6-28 10:23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下午五点,到达山脚乘车点,雨依旧下着,等待了近三个小时,最后一批驴友下山。大巴车不能到达,需要先乘坐约一个小时的面包车,然后才能换乘大巴。前往西安的国道中间塌方封路,需绕路去西安,五个小时。



        凌晨两点半到达西安,住下不表。早晨六点起床,去回民街品尝特色美食。时间尚早,只有老金家开门,点了泡沫、肉夹馍和糊辣汤,既然来了,都要品尝一下。







        鼓楼就在回民街南头,当然不能错过,虽然依旧下着雨。







        钟楼也必不可少,从鼓楼过去只有大约三四百米距离。



        然后乘坐地铁去大雁塔,地铁中西安美女应接不暇。







        由于时间紧迫,未进入大雁塔景区内部,在外面走马观花看了一下。





        继续地铁,去老城南门—永宁门看上一眼。







        时间将近,在附近未做长时间停留,返回宾馆,收拾行李,准备返程。





有道是:

端午访钟毓,西上太白峰。


云塞石旁路,雾锁崖上松。


瀚海生霞文,晓日染苍穹。


举首邀星汉,俯身接天影。


凝空一池碧,雨润半谷晴。


苔缀林更绿,花映山更红。


归途逢雪雉,向晚闻瀑声。


吟诗作小记,共叙登攀情。


          有幸在行程中结识了月满西楼、在水一方、半盏清茶、王天意等诸多好友,希望有机会再次相聚。

        文中部分照片采自月满西楼、半盏清茶、在水一方、在路上等诸位驴友。在此表示感谢!



三人行,我最行!欢迎加入三人行户外大家庭,将给你带来快乐、健康和友谊!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©2014  济南市三人行徒步运动俱乐部. All rights reserved. ( 鲁ICP备2020033761号-1 )  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  技术支持:迪恩网络 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本站有些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。如发布违规内容,一律上报处理!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